虫情预测预报是根据害虫的发生规律及相关的环境条件(如作物的物候、气象条件、天敌等),对害虫的发生期、发生量、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等作出估计的综合性科学技术。
一、目的和意义
增强防治的预见性和计划性:通过预测预报,可以了解害虫的种类、危害和发生规律,从而提前做好预防工作,使防治工作更加有目的、有计划地进行。
提高防治效果:掌握害虫的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,有助于在害虫最薄弱和对农药最敏感的时期进行施药,从而提高防治效果。
减少农药使用:通过精准预测,可以避免盲目和过量的使用农药,从而减少农药的成本和环境污染。
优化农业生产计划:提供关于不同农作物害虫发生的概率和趋势信息,农民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调整农业生产计划,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、种植密度和种植时机。
二、方法和技术
历期法:根据某代或某虫态的发育历期,结合下段时间的温度等有关的环境条件,推算下一代或下一虫态的发生期。
期距法:根据害虫某虫态或虫龄发生峰日相距防治适期的天数进行预测。
物候法:利用其他生物现象作为害虫发生期的预测指标。
有效积温法:根据某种昆虫或虫态的有效积温、发育起点和当地近期气象预报的平均气温,利用公式求得该发育阶段的历期,再用历期法预测害虫某一虫态或下一世代发生期。
综合估测法:根据实地调查害虫和天敌的虫源基数,结合当地当年的气象预报、作物品种、面积、肥水条件及实践经验等,综合分析害虫的发生趋势。
此外,还有一些基于害虫生物学特性的预测方法,如根据害虫的趋光性、趋化性等设计诱集方法进行预测。
三、应用和发展
应用:虫情预测预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,可以指导农民和农业工作者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,优化农业生产方式,减少害虫造成的损失。
发展: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的发展,虫情预测预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。现代虫情预测预报系统通常结合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,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和预警信息。同时,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也使得虫情预测预报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。